×

省部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

发布时间:2024-11-28浏览次数:91文章来源: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基本情况

学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9年被教育部批复成立的科研平台,中心依托河南省材料成形装备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柔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军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等高校和企业深入合作,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集成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19人,中级技术职称14人,博士3人,硕士14人。中心占地约1000平方米,配套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增材制造设备等教科研设备,功能齐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能够满足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服务需要。

2.建设成效

近年来,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1项;对外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服务100余次,与相关企业单位签订科研服务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到账额1200余万元。其中,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中兵集团5124厂合作研发的“高速冲击试验台”“空气炮”等国防重点试验装置已投入国防试验工作,保障了相关国防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805厂、航天科工694厂、航天科工695厂联合开展零件优化设计和金属增材制造工艺的研究,为多型国防装备的零部件实现了减重,提升了装备的性能。

  

二、河南省材料成形装备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材料成形装备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材料成形装备的智能化、构建模具智能设计技术、材料成形工艺优化、材料成形装备智能化、先进高强钢研发等方向开展研发活动。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2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0人、博士6人。高层次人才中,有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原英才计划1名,河南省教育名师2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模具行业教学名师1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性强。近年来,中心共完成投资335.78万元,新建增材制造技术中心和数字化设计中心,使中心具备云端数字化设计、金属随形冷却系统的制造等方面的研发功能。

2.建设成效

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了多项材料成形领域内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为中小型企业研发了多台套模具及成形装备,获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培养了材料成形、模具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近三年,累计获得厅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科技论文近40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对外技术服务100多次,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1项,运行情况良好。 


三、河南省柔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柔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工作。中心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1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23人,博士7人,省学术带头人1个、津贴专家2人,全国技能能手3人,具备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近年来,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开展面向智能工厂协同运行管理的虚拟仿真实训建设项目和智能制造类工业产品缺陷检测实训室建设项目,共增加建设投资451.58万元,充实了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化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条件保障。

2.建设成效

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了多项先进制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为中小型企业研发了多台套产品样机,获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围绕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规划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了柔性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有效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近年来,工程研究中心成员在研市厅及以上科技攻关项目共 1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科技成果奖2项,其中省级以上2项。申请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四、河南省乡村规划虚拟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乡村规划虚拟仿真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乡村规划的各个领域开展研究应用,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瞄准国内外乡村规划虚拟仿真研究的前沿,集中更多的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推动河南省乡村规划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乡村规划类企业创新能力。中心现拥有一支由36名固定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进行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研究。中心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并与共建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中心配备了包括乡村规划虚拟仿真工作室、乡村规划建筑设计工作室、乡村规划施工技术工作室等10个创新工作室,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软硬件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

2.建设成效

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仿真模拟技术、乡村规划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攻关,积极承担纵向科技攻关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已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为19家企业和组织开展乡村规划设计项目36项,累计实现技术服务到账额100余万元,为推动乡村规划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多元环境感知工程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问题,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复杂环境感知关键技术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主要解决高动态复杂驾驶环境主动智能感知机理和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科学与技术问题。中心主要有研究人员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技师1人,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性强的科研队伍。中心现拥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中心、汽车底盘实训中心、汽车电气系统实训中心、汽车仿真实训中心、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汽车装配调试实训中心、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等28个实训室,科研基地面积2000平方米,中试基地面积3000 平方米,培训基地面积1000平方米;仪器总值1700余万元,具有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整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配套开发设备。

2.建设成效

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已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2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

 

六、河南省工业嵌入式网络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工业嵌入式网络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智能控制技术装备制造,构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运动控制应用技术、过程控制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等4个方向的研发技术体系。中心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 19,博士1人,河南省技术能手1名,河南省劳动模范2名,河南省教育名师2名,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性强的科研队伍。近三年,中心完成了智能制造工程创新实验室、工业网络通讯实训系统、高级运动控制综合实训平台等更新项目,累计建设投入496.95万元,使中心具备了工业网络信息化、工业机器人系统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功能。目前,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405平方米,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1849.99万元。

2.建设成效

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嵌入式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服务,通过与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多项工业自动化领域内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试验研究,为中小型企业进行多项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获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培养了电气自动化、工业网络、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近三年,累计获得厅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申请专利20项,科技论文46篇,对外技术服务110余次,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2项,运行情况良好。

 

七、河南省智能光电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智能光电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聚焦引导本地光电产业发展,解决光电产业结构“散、乱、差、低”的状况,促进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光电产业化进程,提升光电制造工艺,带动周边光学元件企业的发展。中心隶研究人员主要来自校内专任教师以及共建单位经验丰富技术人员,配置固定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3人,双师型教师36人。中心现光学镀膜工作室、光纤通信工作室、现代光电制造生产性实训室、光电显示技术实训室、大学生光电科技创新中心等13个实验实训室,科研基地面积1925m2,实训设备价值1867.4万元。

2.建设成效

近两年,河南省智能光电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共2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省财政经费支持项目2项。近三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获得厅级以上优秀科技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军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开展横向课题12项,广泛开展技术服务,为南阳及周边区域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产线升级和工艺改造60多次,高精度加工军用和民用产品,运行情况良好。 


八、河南省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工业机器人应用,构建机械臂控制理论、自动化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柔性生产单元、机电设备应用与维护等4个方向的研发技术体系。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学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非法人实体运行模式,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2名,高级技术职称以上26人,结构合理,专业技术性强。其中博士5人。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原英才计划1名,河南省教育名师2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近三年,工程研究中心共完成投资350.85余万元,新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中心,新增面积350平方米,成立“机电设备维修实训中心”,目前,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约2800余万元。中心具备工业机器人调试、数控机床装调实训等方面的功能。目前,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和办公场地,主要实验室有工业机器人编程中心150平方米、工业机器人装调中心100平方米、视觉系统应用中心150平方米、工业机器人原理实验室100平方米、机电设备装调实训中心1200平方米。

2.建设成效

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了多项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实验,近年来多次获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研发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围绕南阳市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生产线设计与维护、机电设备应用于维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有效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近三年,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项目5项,地厅级科技项目18项,申请发明专利23项,发表科技论文近40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对外技术服务80多次,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2项,运行情况良好。 


九、河南省工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工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展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确立了智能感知技术、异构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和工业大数据管理三大研究方向。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8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12人,博士6人;拥有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1人,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河南省技术能手5名,河南省教学名师1名,南阳市高层次人才1名。近三年,累计投入386.81万元增建学生工作站、GPU计算服务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语音识别应用与实践、机器视觉、开源硬件在线创新仿真系统等项目,有力支撑了工业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科技攻关与研究应用。

2.建设成效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了多项工业物联网领域内核心技术攻关研究,为中小型企业研发了多个工业物联网工程平台,获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近三年,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市厅级科技项目8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发表科技论文28篇,中心成员在多项国家赛事中获得奖项,对外技术服务百余次,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4项,运行情况良好。

  

十、河南省产品数字化精准推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基本情况

河南省产品数字化精准推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视频推荐算法、人脸识别和增强现实(AR)、语音识别、内容分发网络(CDN)、用户生成内容(UGC)管理等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为我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乃至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心配置固定人员39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32人,所占比例为82%;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高级职称人员24人,博士5人,双师型教师39人。中心依托智能核算运营中心、精准营销运营中心、京东电商一体化运营中心、数智化财经产业学院、商务数据分析运营中心、物联网运营中心、AI数据分析产业学院、鲲鹏云应用开发实训中心等多种实验研发设备,现有科研基地面积2013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1277万元。中试基地包含2家研究中心,4家商贸流通企业,面积共计2200平方米。

2.建设成效

中心近年来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共16项,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面向南阳及周边区域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精准推送相关服务13项。 

上一篇:下一篇: